工业4.0无疑是当下 火热的概念之 ,而在德国早已付诸实施并取得成绩的同时,在部分业内人士眼中,中国工业仍然处在3.0,甚至2.0的阶段。“工业4.0”究竟是什么?中国工业制造业的升 路径在哪里?
日前,新华都商学院举办的“向‘德国工业4.0’学什么——中国制造业升 转型之路研讨会”上,欧洲-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主席、新华都商学院实践导师路东分析了德国的工业4.0技术,以及中德之间的技术差距。
在路东看来,工业2.0阶段是完全靠人工设计图纸、控制机床生产,而到了工业3.0阶段,出现了数据库系统,工业产品的生产,比如汽车,是靠数字设计、数字制造、数字总装、数字分析系统建立数据库,完全在数字系统中运行校正。由于设计、制造、总装、分析都在电脑系统中完成,相比2.0阶段,3.0技术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但让路东意外的是,直到2009年,我国的西飞基地仍然采用的是2.0技术,因为生产的飞机没有数字模型。路东称,数据库是工业3.0的核心技术。
具体到中国,路东认为,中国的工业3.0阶段只走完了 半,即前期的数字设计、数字制造、数字分析能力已经达到 进水平,但后期的生产加工,特别是数控机床的生产显然远远落后于德国,“我们的机床工业不敏感,在3.0阶段没有抓紧时间,所以整个数控生产是没有同步发展的”。
路东也强调了市场的重要性。其认为,中国的高铁工业在与国外企业的技术交流中,无疑收获颇丰,凭借中国的广阔市场将会在 占有 席之地,与之处于类似状态的航空工业同样如此,“我们没有让出航空市场,我相信有这么多的研发者支持,C919 定能像高铁 样,凭我们自己的市场发展起来,用不了几年,肯定能跟波音和空客展开竞争”。
相比之下,路东对中国的汽车产业表现出了相当多的遗憾,在其看来,当初“以市场换技术”的策略,不但没有得到核心技术,国内的市场也拱手相让于外资品牌。虽然后期国家以“掌握核心技术”政策推动,各个汽车企业奋起努力,全部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,掌握了3.0技术,但国内的汽车市场已经被外资占领,自主品牌的汽车缺乏市场,不能像高铁 样,成为中国制造的强项。
在工业4.0阶段,数控机床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路东认为,工业4.0有两个重要特征, 是用可编逻辑控制器(PLC)控制所有生产环节,将生产线自动化,以便于收集和传递产生的各种信息。 二是用集成自动化系统软件(TIA)平台来管理企业,处理收集到的各种数据。这“ 硬 软”两个平台组成了自动化智能工厂。“这等于是全部数据库运行管理软件都集中到了 个平台上,而且包括客户需求、供应链等在内的各种变化,都会反应到平台上,实现数字工厂”,路东总结称,“仓库也好、物流也好、生产车间也好,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问题,实现分布式控制。
由于 切都靠数控加工,从理论上来讲,工业4.0技术可以将工差降至无穷小,“我们没有那么好的制造技术,工差控制不了那么精准,工差的控制技术是工业中 关键的”。而分析工差,实时调整加工数据,在路东看来,是工业4.0 重要的核心要素。
显然,如果实现工业4.0, 切都靠数字控制,则会有 个非常关键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——工人如何分流?路东介绍称,欧盟对此问题非常敏感,“欧盟为此制订了H2020计划和数字欧洲计划,到2020年要为欧洲90%的人口提供从事与数字有关的工作”。
与数字有关的工作在哪里?路东以欧盟为例解释称,欧盟的目标是建立数字单 市场(DSM),使得数据可以在国与国、人与人之间自由流动,如此,就可以支持全民开发互联网+,提供社会需要的各种专业服务,为城市居民提供数字化就业机会。
当然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单 个智慧城市的建设,就有几十种各不兼容的标准——标准之争就是利益之争。“标准和专利已成为数字经济 化的障碍,要打破市场垄断”,路东甚至直言,“发展数字单 市场的 大障碍就是某 品牌的智能手机,它是数字经济 化的障碍,因为市场垄断,而且接口与其他设备不兼容”。路东认为,应该由指导部门进行规划,统 城市数字模型、API接口和数字代码,为信息自由流动创造条件,而开源技术将是今后发展的主流方向。
对于中国工业的发展,路东抱有很高希望,原因在于“市场还在,市场决定产业”。其认为,高铁的发展说明 个问题,只要有市场,有倒逼机制,就会催生国内相关产业的研发。